在「山门」和「韦驮殿」之间有一片「紫荆园」,是香港回归祖国时为展示香港市花而建。「紫荆园」中央有一林荫通道通向寺门,具有「寺在香港」的寓意。每年秋天,满树红花的洋紫荆在紫荆园迎接各方善信和游客,寓意着佛教界爱港之心。
大约於1880年,在香港岛钢线湾海边,发现了一棵开着深紫红色花朵的树木。由於在世界各地并没有发现相同的品种,1908年,植物学家判定这是新的品种,并以热爱植物的前港督卜力爵士的姓氏,命名为Bauhinia blakeana(洋紫荆)。这种在香港土生土长的树木,枝繁叶茂,灿烂而有旺盛生命力,最能代表香港精神。1997年,香港回归中国,洋紫荆花不仅成为香港的市花,更成为特区政府的区徽图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