'\" te .\" Copyright 1989 AT&T .\" Copyright (c) 2004, Sun Microsystems,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 .TH ipcrm 1 "2004 年 1 月 9 日" "SunOS 5.11" "用户命令" .SH 名称 ipcrm \- 删除消息队列、信号集或共享内存 ID .SH 用法概要 .LP .nf \fBipcrm\fR [\fB-z\fR \fIzone\fR] [\fB-m\fR \fIshmid\fR] [\fB-q\fR \fImsqid\fR] [\fB-s\fR \fIsemid\fR] [\fB-M\fR \fIshmkey\fR] [\fB-Q\fR \fImsgkey\fR] [\fB-S\fR \fIsemkey\fR] .fi .SH 描述 .sp .LP \fBipcrm\fR 删除一个或多个消息、信号或共享内存标识符。 .SH 选项 .sp .LP 支持以下选项: .sp .ne 2 .mk .na \fB\fB-z\fR \fIzone\fR\fR .ad .RS 11n .rt 其他选项指定的键引用指定区域中的工具(请参见 \fBzones\fR(5))。缺省值是在其中执行此命令的区域。此选项仅适用于在全局区域中执行命令的情况。 .RE .sp .LP 标识符由以下选项指定: .sp .ne 2 .mk .na \fB\fB-m\fR \fIshmid\fR\fR .ad .RS 13n .rt 从系统中删除共享内存标识符 \fIshmid\fR。最后分离之后,与其关联的共享内存区段和数据结构将会销毁。 .RE .sp .ne 2 .mk .na \fB\fB-q\fR \fImsqid\fR\fR .ad .RS 13n .rt 从系统中删除消息队列标识符 \fImsqid\fR 并销毁与其关联的消息队列和数据结构。 .RE .sp .ne 2 .mk .na \fB\fB-s\fR \fIsemid\fR\fR .ad .RS 13n .rt 从系统中删除信号标识符 \fIsemid\fR 并销毁与其关联的信号集和数据结构。 .RE .sp .ne 2 .mk .na \fB\fB-M\fR \fIshmkey\fR\fR .ad .RS 13n .rt 从系统中删除使用键 \fIshmkey\fR 创建的共享内存标识符。最后分离之后,与其关联的共享内存区段和数据结构将会销毁。 .RE .sp .ne 2 .mk .na \fB\fB-Q\fR \fImsgkey\fR\fR .ad .RS 13n .rt 从系统中删除使用键 \fImsgkey\fR 创建的消息队列标识符,并销毁与其关联的消息队列和数据结构。 .RE .sp .ne 2 .mk .na \fB\fB-S\fR \fIsemkey\fR\fR .ad .RS 13n .rt 从系统中删除使用键 \fIsemkey\fR 创建的信号标识符,并销毁与其关联的信号集和数据结构。 .RE .sp .LP \fBmsgctl\fR(2)、\fBshmctl\fR(2) 和 \fBsemctl\fR(2) 中介绍了删除操作的详细信息。使用 \fBipcs\fR 命令查找标识符和键。 .SH 环境变量 .sp .LP 有关影响 \fBipcrm\fR 执行的以下环境变量的说明,请参见 \fBenviron\fR(5):\fBLANG\fR、\fBLC_ALL\fR、\fBLC_CTYPE\fR、\fBLC_MESSAGES\fR 和 \fBNLSPATH\fR。 .SH 属性 .sp .LP 有关下列属性的说明,请参见 \fBattributes\fR(5): .sp .sp .TS tab() box; cw(2.75i) |cw(2.75i) lw(2.75i) |lw(2.75i) . 属性类型属性值 _ 可用性system/core-os _ 接口稳定性Committed(已确定) _ 标准请参见 \fBstandards\fR(5)。 .TE .SH 另请参见 .sp .LP \fBipcs\fR(1)、\fBmsgctl\fR(2)、\fBmsgget\fR(2)、\fBmsgrcv\fR(2)、\fBmsgsnd\fR(2)、\fBsemctl\fR(2)、\fBsemget\fR(2)、\fBsemop\fR(2)、\fBshmctl\fR(2)、\fBshmget\fR(2)、\fBshmop\fR(2)、\fBattributes\fR(5)、\fBenviron\fR(5)、\fBstandards\fR(5)、\fBzones\fR(5)